找到相关内容27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愿为佛教正教作桥梁──陈履安居士来访记实

      编辑室整理  陈履安居士应旅美台大校友会之邀,于三月间开始,在加州展开一系列的演讲活动,其中第一场的演讲,于二十二日在法云寺佛学院举行。陈居士除了与大家分享近十年的学佛经验,并为大家介绍他所认识的藏传佛教。会后并开放问答,与听众作双向的沟通。  陈居士说起他的学佛过程,从礼佛、拜万佛忏、持咒、念心经、打坐、修止观、读经,样样都学习过,都经历过。他庆幸自己福报好,遇到好的老师,教导他如何时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3944771.html
  • 止观与人生

    作作、六言语。云何名对境修止观、所言境者,谓六尘境:一眼对色、二耳对声、三鼻对香、四舌对味、五身对触、意对法,行者约止十二事中修止观故,名为历缘对境修止观。”(注一)   又说:“夫行者初学坐禅,...

    王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5152079.html
  • 《净土宗辞典》序

    124页)天台宗倓虚大师亦谓:“念佛这法,比参禅,比修止观,比修密宗,实在是超出超近得多了。念佛法门,人人都能行,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,只要肯念,不怀疑,不夹杂,不间断,准能往生佛国”。(倓虚大师:《念佛论...

    释昌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2052775.html
  • “中观”一词的哲学含义

    修止观,获得智能的根本转变,达到见性悟空的道位。“开悟”的悟不是道理的认识理解,而是产生世人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现量直觉。在此之前,对“中观义”的所有思辨性的理解都是脱离不了语言和思维的抽象性框架。因此,必须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4954512.html
  • 止观禅与人生(留日立正大学院硕士文摘要)

    修止观故,名为历缘对境修止观。”(注一) 又说:“夫行者初学坐禅,欲修十方三世佛法者,应先发大愿,度脱一切众生,愿求无上佛道。其心坚固,尤如金刚,精进勇猛,不惜生命,若成就一切佛法,终不退转,...

    王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2860720.html
  • 人无我法无我与止观的实践

    无我即不担心五蕴身体会造生死业来困扰我们。   人无我, 法无我,在修止观,明心见性后,了解世间所有一切皆是虚妄,颠倒,并发起大悲心,大菩提心,不恋生死,不厌生死,如此,即证人无我, 法无我,人空,法...

    王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5360747.html
  • 天台宗与台密

    出一种难得现代意识。全书分“天台宗修持”与“台密探索”两部分,在修持部分,作者总共讨论了八个问题:法华实相的真实妙用、止观修持、历别六妙门修持法、四种三昧、忏法修持、止观与治病、修止观与山居养生,最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52662262.html
  • 止观禅与人生

    所言缘者谓六种缘:一行、二住、三坐、四卧、五作作、六言语。云何名对境修止观、所言境者,谓六尘境:一眼对色、二耳对声、三鼻对香、四舌对味、五身对触、意对法,行者约止十二事中修止观故,名为历缘对境修止观。...

    王文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4266220.html
  • “十法行”浅解

    10.修习:实践佛陀所说教法而不退失。如:修止观等。  至于为何需要修学十法行?因为十法行中,前八种是帮助成就闻慧的方便、第九种能帮助思慧的修学、第十种有助于修慧的完成。透过此十法行,更能引导信行人由...

    吕姝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668450.html
  • 拳拳佛心系天台——《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》评介

    修止观与山居养生,最后还专门讨论了永明延寿《宗镜录》中的天台修持思想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各种修持方法上,而是努力发掘天台修持法与当代人的修身养性、调节身心之间的共同点,从而赋予天台修持以...

    方笑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869655.html